《太平樂》亦稱《五方獅子舞》,其規(guī)模宏大,表演者身披假獅皮裝扮
成5種顏色的獅子,各立一方,作出俯仰姿態(tài),表現(xiàn)馴狎情態(tài),有2人持
繩秉拂作戲弄狀,且140人歌唱太平樂,足見此舞氣勢宏大。
獅子在漢代由西域傳人,魏晉就有戲蝦魚獅子的“象人”。耍獅子作為
“百戲”中的雜耍直至唐代獨(dú)立出來。“獅舞”成為大型樂舞節(jié)目,在民間也
依然流行。在唐代,獅子舞在新疆是很盛行的。由于起初到京城長安的
“獅子郎”(舞獅人)都是龜茲人,并且表演的舞蹈音樂都具有龜茲特點(diǎn),
所以在《樂府雜錄》中,就把獅子舞列入在《龜茲部》中。唐玄宗時,
龜茲獅子舞(即五方獅子舞)在宮廷里的演出場面很大。皇帝常常組織
盛大的獅子舞會,并親自做導(dǎo)演。
《破陣樂》又名《七德舞》,是《立部伎》、《坐部伎》中最著名的舞
蹈,根據(jù)《秦王破陣樂》編制而成,歌頌唐太宗武功。《秦王破陣樂》是
李世民未作皇帝時民間創(chuàng)作的歌謠,在其征伐四方即位后,宴群臣奏此曲。
李世民后又命繪《破陣樂圖》,舞者1 20人照圖排練成樂舞《破陣樂》,
具有戰(zhàn)斗氣息和粗獷氣勢。《破陣樂》后改名《七德舞》,高宗顯慶元年
(公元6 5 6年),又改為《神功破陣樂》,成為用于祭祀的武舞。至玄宗
時(公元713-公元75 6年),則是“發(fā)揚(yáng)蹈厲,聲韻慷慨”的樂舞,保持了初
創(chuàng)時期的特色。
新芭菲舞蹈生活館
手機(jī):13811801600
手機(jī):13661118529
手機(jī):13811150792
座機(jī):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