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5月29日,曾在《火鳥》和《彼得魯什卡》中顯示過才華的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與尼金斯基共同將《春之祭》推上法國巴黎香榭麗
舍劇院的舞臺。斯特拉文斯基為《春之祭》主創(chuàng)的劇本和獨立創(chuàng)作的音
樂均取材于俄國原始部落中以少女為人祭的風俗儀式,原劇本中曾要求
“二幕中的俄國異教徒畫面多幅”,所以基調(diào)原始而神秘。全劇共分兩幕,
核心主題是通過跳舞完成儀式,沒有人物間的性格矛盾和戲劇沖突:第
一幕為《大地崇拜》,展示了新春來臨之際,整個部落的人們莊嚴肅穆
地完成著一年一度的儀式;第二幕為《春之祭禮》,再現(xiàn)了整個部落每
年推舉出一位用作祭祀的少女,由她用劇烈跳舞不止的方式獻祭給神。
這次演出在巴黎是一起家喻戶曉的轟動事件,是一次對人的感受的侵犯,
喜歡作品和不喜歡作品的觀眾扭成一團。舞蹈演員聽不到指揮的管弦樂
隊的演奏,他們對腳下內(nèi)匯、重心向下的動作感到無所適從、力不從心;
音樂聒噪而極不和諧,和舞蹈并不合拍;作品缺乏情節(jié);曾在1 9 1 1年
使《彼得魯什卡》取得成功的珍貴的俄羅斯民歌被拋棄;服裝和布景的
顏色強烈沖突著……尼金斯基認為舞蹈應該不受任何拘束,樣式是無窮
無盡的,任何動作的選擇都是基于內(nèi)容需要,他刪去了古典芭蕾嚴格的
基本位置,開拓和解放人體動作,勇敢地第一次使用靜止動作,在寂靜
的場景中,強化情感效果。總之,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解構,一種挑釁性
的對規(guī)范和禮節(jié)的放棄,粗獷而棱角分明,這也是1 905年以來繪畫領
域里流行的時尚。盡管音樂有極高和極低的音符和不規(guī)則的節(jié)拍,它很
快列入交響樂的保留節(jié)目,但舞蹈被取消了。就這樣,在觀眾的漫罵聲
中,《春之祭》雙雙開創(chuàng)了音樂與舞蹈領域中的現(xiàn)代新紀元。尼金斯基
用他天才的思想,超越了鄧肯和福金,《春之祭》正是他用生命的肉體
獻給20世紀舞蹈春天之神的深沉祭禮。《春之祭》自問世起,一直吸引
著才華橫溢的各國編導,成為芭蕾史上版本最多的作品。
新芭菲舞蹈生活館原創(chuàng)文章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