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典故中,都記載有中世紀人們對舞蹈的需要,這種需要與他們
目不識丁和象征性的思維方式相關聯(lián)。而文學史籍中有關農(nóng)民舞蹈和宮廷
舞蹈之間的區(qū)別,以及各種形式的踩點式舞蹈和跳步式舞蹈的材料很大程
度上是未經(jīng)分析、過時的想象。關于舞蹈藝術的教材到1 5世紀才出現(xiàn)。
1 5世紀中期,宮廷和富裕中產(chǎn)家庭的舞廳里,雙人之間的舞步、動作、旋
轉、鞠躬等等都是固定的程式,浪漫愛情徘徊周圍,舞蹈的方式依然是以
騎士的精神為基礎,后來1 9世紀浪漫主義芭蕾雙人舞的靈感正是來自1 2
世紀的騎士浪漫0 1 5世紀中期之前,慶典和宴會上的舞蹈沒有既定的規(guī)則
或組合,它只是宴會和宮廷娛樂的一部分,或者充其量只是交際對話的一
部分,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潛能從未得到過關注。這一時期,意大利的建筑
大師將數(shù)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使藝術家們開始關注如何去用色彩實現(xiàn)直
線透視,并從幾個視點去集中觀察構圖。在將近兩個世紀之后,視覺幾何
的樣式才被舞蹈編導博諾耶有意識地用到芭蕾編導中。透視對于繪畫的意
義等同于幾何對于舞蹈的意義。
對于文藝復興早期出現(xiàn)的許多新貴來說,重要的不是舞跳得好壞與否,
而是禮儀是否恰當,抒情詩人此時發(fā)揮了禮儀老師的作用,職業(yè)舞蹈教師
應運而生。與此同時,職業(yè)教師所建立的規(guī)范將民間舞蹈與宮廷舞蹈——
這種劇場舞蹈的先驅分離開來,這不僅僅是審美或藝術上的,也是社會意
義上的。此外,在西班牙和法國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某種劇場特征的宮廷禮儀,
也被英國和各個德語國家所模仿,規(guī)范化的社交儀態(tài)接近于舞蹈的樣式,
一切行為都以宮廷儀式的禮拜式為標準。舞蹈生存于這種環(huán)境中,自然會
興旺發(fā)達。把宮廷舞蹈規(guī)范化,使其服從于學院派的種種規(guī)則和特定的藝
術目標,是源自君主社會的精神。當時的流行舞蹈是小步舞,是一種源于
法國普瓦圖地區(qū)的民間舞,它在1 7世紀之前,曾被描述為非常快速和歡樂
的舞蹈。為了將其運用于法國宮廷,人們把它馴化成宮廷的優(yōu)雅,與當時
舞蹈學院傳授的芭蕾中的“貴族舞蹈”相吻合。這種邁著小步伐的舞蹈成為
封建社會最為典型的儀式化姿態(tài),它所強調的是端莊高貴的尊嚴和故作賣
弄的美麗,并帶有劇場表演般的矜持和風流,跳好小步舞成為進入上流和
富裕社會的護照。自從文藝復興早期的低步舞,尤其是帕凡舞以來,從未
有過像小步舞這樣理性化的舞蹈。 1 597年狂歡節(jié)期間,馬賽有很多人開
舞會,但大多不對外開放,而且其中舞蹈的跳法也與大眾的有所不同,多
為雙人舞或三步舞。
新芭菲舞蹈生活館原創(chuàng)文章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