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為舞臺藝術的一種,,與之相配的燈光,、音樂,、布景漸趨現代化,,演員的服飾也成為不可或缺、具有強烈標識作用的表現因素,。服飾不僅可以讓觀眾一眼認出舞蹈所反映的民族,、朝代,起到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甚至還能影響一個舞蹈劇目的藝術風格。因此,,了解并探索服飾的應用,,對創(chuàng)作優(yōu)秀舞蹈作品有重大意義。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服飾可算是舞蹈表演的“器”中之一。
我們應該怎樣來利用好服飾這個“器”呢,?一般情況有下列用法:
首先是借用,。即將現實中的服飾直接或稍加修改即運用于舞蹈,例如傣族女子常穿筒裙,,其色彩斑斕,,但制約了膝部的動作,所以傣女步態(tài)內八字,,行走時出現優(yōu)美的“三道彎”,。此類服飾入戲,既表現濃郁的民族特色,,也對舞蹈風格有直接影響,,演員動作必偏重上肢,,下肢多半蹲,舞姿呈現出雕塑風格,。
其次是簡化,。如果編劇想通過作品表達某種情緒,表達人生哲理等抽象的概念,,那么,,服飾運用不當,可能會喧賓奪主,,或者束縛演員肢體的發(fā)揮,。此時的服飾應當簡潔化,樣式簡單,,顏色也多以黑,、白為主,這樣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就是一個“人”,,并在人體的翻轉騰挪中感受編導的意圖?,F代舞作品里常可體會到這種服飾效果所引發(fā)的獨特思考,。
再次是另類,。所謂另類,也可說是服飾的一種異化或強化,,是指讓演員穿上生活中所沒有的戲劇效果強烈的服飾,,以沖擊觀眾眼球,讓欣賞者產生別樣的感受,。例如《秦俑魂》,,演員扮做秦始皇陵兵馬俑,身著陶質感的戰(zhàn)斗裝束站在舞臺上,,產生凝重的歷史感,,靜止片刻后演員將其片片撕裂,從中跳出,,從而讓歷史活動起來,,觀眾睹此情景,莫不擊掌叫絕,,可見獨樹一幟的另類服飾設計所帶來的震撼性的戲劇效果,。
最后是服飾的“活用”。舞蹈不同于影視,,如展現騎士,,絕不可能牽匹真馬登上舞臺,而肢體語言敘述性功能較弱,,這時,,活用服飾可增強作品的表達,,以虛擬體現真實。例如群舞《天路》里軍人手中的白毛巾,,首先是以拭汗等基本功能表現筑路勞動的辛苦,,隨后又以它模擬風鎬等勞動工具,最后演員們將毛巾拉直構圖,,勾勒出大廈的外形線條,。這種服飾的運用就是通過白毛巾的活用,實現了空間上的轉移,,推動劇情自然發(fā)展,,有著較強的敘事性。
從服飾的運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直接借用生活服飾外,,讓舞臺服飾走向極端,即采取夸張,、活用等手法,,是有效體現編導意圖的好方法。但往往這類服飾多用于現代舞,,而現代舞觀眾畢竟有限,,要讓舞蹈藝術大眾化,讓老百姓覺得有看頭,、有美感,,可以在服飾運用上多動腦筋,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代社會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舞蹈藝術通過服飾的巧妙運用可以達到更佳效果,再與燈光,、音樂等其它“利器”相配合,將為當代舞蹈藝術帶來多重美感,。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