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樂舞交流
從十六國混戰(zhàn)時期到北魏統(tǒng)一中國北部,約100多年時間里,漢、魏
傳統(tǒng)樂舞日趨衰落,而西域樂舞逐漸東來,學習胡舞已成風氣,遂開隋唐
樂部之先河,隋大業(yè)年間的《九部樂》中,西域樂部占有6部,也就是說,
隋唐樂部中的諸多樂舞,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流中積累下來的。北方
高句麗舞蹈已甚繁榮,遼寧集安高句麗墓壁畫在舞史上占重要地位。
中原和西域樂舞交流的另一成果,產(chǎn)生于北朝的征戰(zhàn)時代。西晉喪亂,
關中人士紛紛避難涼州,帶去了漢魏傳統(tǒng)樂舞。氐族呂光和匈奴族沮渠蒙
遜把平西域獲得的《龜茲樂》與傳于涼州的中原舊樂相合,產(chǎn)生了新型樂
舞《西涼樂》,甘肅敦煌是西涼國都,敦煌石窟壁畫記錄了《西涼樂舞》
的風貌。
出自中亞的《柘枝舞》,流傳到宋代還盛行不衰。宋代的《柘枝舞》與
中原的大曲歌舞形式相融合,改變了胡舞的原貌,發(fā)展成一種新的民族舞蹈
形式。《柘枝舞》可算是繼漢代《盤鼓舞》、北朝《西涼樂》之后又一中西
樂舞結(jié)合的典型產(chǎn)兒。
新芭菲舞蹈生活館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