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季帕時代和俄羅斯芭蕾的經(jīng)典劇目
莫里斯·彼季帕40多年的任職過程中,在俄羅斯芭蕾編導、教師列
夫.伊凡諾夫(1834-1901年)、瑞典舞蹈家克里斯蒂安·約翰松、意大
利舞蹈教育家恩里克·切凱蒂(1850-1928年)的幫助下,提高了舞蹈技
術和編導的標準。彼季帕的創(chuàng)作對于俄羅斯芭蕾的建設貢獻是毋庸置疑
的,他的作品擁有著此前浪漫主義芭蕾舞劇的全部印記,其主題中有異
國情調和新奇怪誕的交融,有通過神話和傳奇去逃避現(xiàn)實的心理,總結
了19世紀劇場舞蹈的種種成就,這些作品在繼承浪漫主義芭蕾傳統(tǒng)的同
時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特色和傳統(tǒng)。
早在1 862年,彼季帕的《法老的女兒》就讓人領略了宏大的群眾場
面和芭蕾群舞演員把握碩大舞臺時有條不紊的技術,他后來所創(chuàng)作的代
表作《唐·吉訶德》(1 869年)、《舞姬》(1 877年)、《睡美人》
(1 890年)、《胡桃夾子》(1 892年)、《天鵝湖》(1 895年)、
《雷蒙達》(1 898年)都成為芭蕾史上的經(jīng)典。
《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是彼季帕的早期代表作,1 86 9年1 2月26日由莫斯科
大劇院芭蕾舞團首演。舞劇取材于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同名小說第二
卷,但劇情是圍繞一對戀人展開的,唐·吉訶德僅是其中的串場角色。劇
情發(fā)生在西班牙的名城巴塞羅那,理發(fā)師巴塞爾與客店老板的千金基特麗
相戀,但女方的父母卻一心想和貴族加馬什攀親。于是,巴塞爾佯裝自殺,
基特麗則“痛不欲生”在唐·吉訶德的勸說下,父母只得應允了兩入的婚事,
全劇在皆大歡喜中結束。去俄羅斯之前,彼季帕曾在西班牙任職兩年,
所以很熟悉西班牙的舞蹈,這為他日后在古典芭蕾中創(chuàng)建“性格舞”模式奠
定了重要的基礎。《唐·吉訶德》中的性格舞有西班牙的《斗牛舞》、吉
普賽的《茨岡舞》,成為本劇的特色。
新芭菲舞蹈生活館原創(chuàng)文章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