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紀(jì)印度阿育王時代,佛教舉行第三次大結(jié)集以后,上座派
(又名南傳佛教,俗稱小乘佛教)開始派出使團(tuán)到國外弘揚(yáng)佛法,先后傳
人東南亞地區(qū)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老撾等國家,他們確立小乘佛教為
國教,這個過程經(jīng)歷了300多年。南傳佛教在東南亞國家傳播和弘揚(yáng),對
社會生活、人們的價值觀和語言、文字、文學(xué)、建筑、教育、民俗等方面
的影響隨時隨處可見,形成了東南亞小乘佛教文化圈。
緬甸舞蹈
緬甸舞蹈早在中國盛唐時期就以“驃國樂”的名字出現(xiàn)在中國史書中。
自1 1世紀(jì)蒲干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緬甸立上座部佛教為國教以來,被稱
為“萬塔之城”的蒲干每建一塔就舉行歌舞慶祝儀式。后來緬甸主要一流行
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按民間傳統(tǒng)舉行的皈依、布施、廟會等佛教儀
式活動中也普遍伴以舞蹈表演或群眾性的歌舞活動,舞蹈在造型審美上深
受小乘佛教思想的影響。
緬甸舞可分為古代戲劇舞和民俗舞蹈兩大類。古典戲劇舞蹈大部分是
由流行于民間的佛本生故事發(fā)展而來,以5 50個佛本生故事為題材,其內(nèi)
容和形式均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
手機(jī):13811801600
手機(jī):13661118529
手機(jī):13811150792
座機(jī):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