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30周年,北京舞臺上演出了大型
舞劇《文成公主》。這部大型舞劇是由中國歌劇院舞劇團和北京舞
蹈學院、四川省歌舞團的舞蹈家和藝術家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編導,由中國
歌劇院舞劇團于1979年首演的。文學劇本:唐滿城、章民新、李正
一。編導:章民新、孫天路、曲蔭生、唐滿城、潘志濤、許淑瑛、
郜大琨、朱清淵、李正康等。作曲:石夫。舞美設計:齊牧冬、鐵
揚、黃振亞、董淑芳、劉銳、胡青等。主要演員:中國歌劇院舞劇
團陳愛蓮、韓大明、方伯年、季錦武等。
公元七世紀,吐蕃(今西藏)英主松贊干布為發(fā)展?jié)h藏兩族友誼,
吸取中原發(fā)達的生產(chǎn)技術和豐富的文化藝術,派大臣向唐朝請婚。唐
太宗為了鞏固全國統(tǒng)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將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舞劇就是根據(jù)這段歷史編創(chuàng)的。主要劇情:序幕:折箭請婚。唐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一次唐與吐蕃的民族紛爭中,吐蕃大將赤登
堅贊欲將被俘唐將射死,噶爾東贊(吐蕃大倫——宰相)制止,赤登堅
贊不從,二人相持。吐蕃英主松贊干布決定化干戈為玉帛,親手將被俘
唐將釋放,并折箭為禮,命噶爾赴長安向唐室請婚。噶爾欣然出使,赤
登不服。第一幕第一場:智認公主。在長安大明殿內(nèi),各族請婚使者云
集。唐太宗命穿著同樣服飾的一隊“公主”出舞,讓各請婚使者選認文成
公主。噶爾機智地認出公主,太宗當即許婚。第一幕第二場:辭親壯別。
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手捧母后賜給的“日月寶鏡”深情地辭別唐宮,帶百
工六藝前往吐蕃。唐太宗折柳賜文成,愿她到吐蕃后生根開花,造福邊民。
長安萬人空巷,男女老少紛紛涌向壩橋,歡送為漢藏世代和好遠離故土的
文成公主。第二幕第一場:赤登截印。赤登疑噶爾降唐,將返回吐蕃途中
的噶爾推下山崖,并劫走御賜金印。第二幕第二場:唐蕃深情。公主一路
傳播中原文化,途經(jīng)草原,肥美的水草,碧藍的天空,令人心曠神怡,公
主欣然起舞,抒發(fā)豪情。吐蕃人民獻上青稞美酒,公主贈以農(nóng)犁良種。第
三幕第一場:迎親道上。松贊率大隊路迎公主,浮想公主踏彩虹而來,二
人歡舞。第三幕第二場:擲鏡赦登。文成在嚴寒缺氧的日月山昏倒,護送
使欲帶隊回朝。文成驚醒后,毅然摔掉其母所贈的日月鏡,以絕回歸之念。
與松贊迎親大隊相會之際,赤登欲以暗箭射殺公主,反誣噶爾為唐將所殺,
噶爾未死趕來,真相大白。松贊震怒,要處死赤登。公主以太宗的囑咐和
松贊的情義為重,為了民族團結大業(yè),當眾折箭,赦免了赤登。尾聲:雪
嶺柳蔭。吐蕃人民用隆重的盛典歡慶.文成公主。在人民的歡呼聲中,松
贊和文成并肩栽下了長安楊柳。從此,漢藏兩族人民結下了相傳萬世的兄
弟情誼。
舞劇以中國古典舞為主要手段,成功地塑造了文成公主的舞蹈形象,
以藏族舞蹈為基礎塑造出松贊干布的舞蹈形象。特別是以兩種風格的舞
蹈創(chuàng)造性的結合編創(chuàng)的兩位主人公的雙人舞,和諧優(yōu)美,情深意篤。劇
中還根據(jù)我國古代樂舞資料恢復創(chuàng)作了一些具有唐代風格特點的古代舞
蹈,如宮廷伎樂人的舞蹈、武士們的盾牌舞、送別時的儀仗舞、最后一
場的蓮花童子舞等,它們對于表現(xiàn)時代特點、襯托環(huán)境氛圍等都起到了
較好的作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中,獲舞劇
創(chuàng)作二等獎、演出一等獎。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