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的大國,,中國的自
然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東鄰浩浩大洋,,氣候溫和,西及漫漫大漠,
人跡罕至,;西南部山巒疊嶂,民族眾多,。南北部和東西部跨度都
很大,,占人口大多數(shù)的漢族居住在中原地區(qū),50多個少數(shù)民族居
住在邊遠地區(qū),。全國沮度分屬亞熱帶,、溫帶、少部分屬熱帶,大
部分地區(qū)適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以及其他經(jīng)濟作物,。這樣的自然
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使我國較早形成了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基礎,,以漢文化
為主體的中國文化。
正是在上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并發(fā)展了中國各
民族的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一般來說
主要在本民族居住的區(qū)域內(nèi)流傳,,同時,也因為語言,、信仰,、習
俗的相同以及民族的雜居、遷徙和交流,,而出現(xiàn)了許多跨民族,、
跨地區(qū)的舞蹈形式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吸收的情況,。這
種各民族自成系統(tǒng),,又有地域特征并不斷交流發(fā)展的現(xiàn)狀,就是
中國民間舞蹈的分布情況,。
在中國56個民族中,,漢族占總?cè)丝诘?0%以上,主要居住在
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遼平原,廣闊的居住區(qū)域和完全
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形成漢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地區(qū)
特色:北方流傳秧歌,有陜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
秧歌之分,;南方流傳花燈,,有云南花燈、廣西采調(diào),、福建采茶之
別,。北方的民間舞,多具古代燕,、趙,、秦的古樸剛勁之遺風;南
方的民間舞,俐以綺麗纖巧,、婀娜多姿而見長,。地處黃河長江之
間的淮河地區(qū)的花鼓燈,兼收南北之長,,形成剛?cè)嵯酀?,男子矯
健、女子俊俏的特色,。中國漢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龍
舞,,在神州大地更是騰空飛舞,千姿百態(tài),。據(jù)新中國建立后的不
完全統(tǒng)計,,我國龍舞的形式已有一百多種,僅浙江一地就有近廿
種,。此外,,還有遭及各地的各種形態(tài)、各具特色的鼓舞,、鉀子,、
高蹺、魚燈,,每逢年節(jié),,也是琳瑯滿目,各具風采,。
其他55個少數(shù)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雖小,,但居住面積卻占中
國總面積的50——60%,分布在中國東北,、內(nèi)蒙,、西北、西南,、
中南和東南等地區(qū),。一些民族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區(qū)和邊疆等
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差很大,這些特點在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中都明
顯的反映,。高蹺在表演形式方面也多種多樣,,有在進行中和廣場
上邊舞邊走各種隊形的大場;有兩三人物為一組表演的小場,,還
有各種特技表演和歌舞小戲,。因為高蹺舞隊中扮演的人物與表演
形式均與秧歌舞隊相似,所以,有的地方將高蹺稱作“高蹺秧歌”,。
高蹺在我國流傳很廣,,各有特色。其中,,以遼寧南部的高蹺最
有名氣,;遼南高蹺的特點是:舞蹈語匯比較豐富,高蹺技巧比較
高,,藝術表現(xiàn)力比較強,。之所以如此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演員
踩的蹺比較短(兩尺左右),舞蹈起來比較靈活,,技巧也比較容
易掌握;另一原因是一個高蹺隊,,一般都有一個配合得比較好的
樂隊作伴奏,。伴奏的曲牌很多,鼓點的變化也比較豐富,,因此能
對舞蹈內(nèi)容的表達,,人物感情的變化和氣氛的烘托都起到了重要
作用。
在舞蹈表演上,,高蹺藝人講究“穩(wěn)中浪”,,所謂“浪”,即要舞得
“活”,,舞得“俏”,。遼南高蹺的女角一般手持手絹、扇子作舞,,因此
手絹,、扇子舞得如何,舞得活不活,、俏不俏,,常常是衡量演員水平
高低的重要尺度。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