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熱愛自由,、性情敦厚,。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大部分居住在我國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及耿馬傣族景頗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一帶,那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有許多珍禽異獸。傣族人民自古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約在兩千多年前,,傣族人民即已“蓋房建寨,定居種瓜”進入了農(nóng)耕時期,,所以傣族也是我國種植水稻最早的民族之一,。由于稻谷收成的好壞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很大,所以他們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收成的好壞,,因此,,每當?shù)竟瘸墒欤S產(chǎn)豐收的時候,袋子人民無不欣欣鼓舞,,歌舞通宵達旦,,故有“谷子黃,傣家狂”之說,。
傣族民間舞蹈風格濃郁,,特點突出,優(yōu)美,、靈活,、樸實、矯健,,感情內(nèi)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下體多保持半蹲狀態(tài),,身體和手臂的每個關(guān)節(jié)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造型。雙腿半蹲,,雙手叉腰,,上身向旁傾斜為基本姿態(tài)。屈膝半蹲姿態(tài)上,,重拍向下的均勻顫動為其基本動律特征和節(jié)奏特征,。舞動時一般全腳掌著地,但不強調(diào)有力的踏和跺,,相反落地時要輕輕放下,。傣族舞蹈除下肢有豐富的步伐外手和上身舞姿的豐富也是其特色之一,。傣族舞蹈中有多種手勢,,同一姿態(tài)。同一動作,,手勢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義。所以,,傣族舞蹈既有韻律美又有造型美,;既有動態(tài)美又有靜態(tài)美。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較高的審美價值,。
傣族地區(qū)民間舞蹈十分豐富,,就整個傣族地區(qū)來說,普遍流傳的民間舞蹈有嘎光,、象角鼓舞,、孔雀舞等幾種形式。
嘎光 嘎光的光,即古德意思,,嘎光就是跳鼓,,也意指集中在鼓周圍跳的舞蹈。是傣族最古老,、最普及的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其特點是徒手而舞,形式自由,,時間地點不受限制,,男女老少皆可參加。參加者合著鼓樂聲自由起舞,,有規(guī)律的上下曲伸,、顫動、身體前俯后仰,,突出了傣族舞蹈三道彎,,一邊順的特點。
象腳鼓舞 是由男子表演的自娛性舞蹈,。特點是背著形似象腳的鼓擊鼓而舞,。象腳鼓有大、中,、小型三種,,大型鼓長約1.5米——2米。多半作為舞蹈的伴奏樂器,,中小型象腳鼓長約0.8米——1.5米,,多半作為舞具表演。象腳鼓除有自娛性外,,還有較強的表演性,,一些鼓舞能手,于農(nóng)閑時刻,,經(jīng)常三五成群去鄰村做競技比薩,,舞蹈的動作靈巧、敏捷,,表演樂觀,、風趣,在競技性雙人對舞中,,以奪得對方的帽子或所扎的頭巾為勝,。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間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流行于整個傣族地區(qū),,但以瑞麗縣和耿馬縣孟定的孔雀舞最為精彩,。在這里幾乎人人會跳孔雀舞,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為生的民間藝人,,他們模仿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跳出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近年來孔雀舞在舞臺上表演時已不帶假面和道具,,代之以繪有孔雀圖案的長裙子,使表演者得以更加自由靈活的塑造孔雀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孔雀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