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樂》
亦稱《清商樂》。“清商樂者,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五都淪覆,遺
聲舊制散,南,梁之間,南朝文物,號為最盛,人謠國俗,亦世有新聲。
后魏孝文、宣武,用師淮漢,收其所獲南音,謂之清商樂。隋平陳,因置
清商署,總謂之清樂。"(《舊唐書·音樂志》)又有,“清樂者,九代之遺
聲,其始即相和三調(diào)是也,并漢魏以來舊曲,其辭皆古及魏三祖所作也。
苻堅滅涼得之,傳于前后二秦。王僧虔論三調(diào)歌日:今之清商,實出銅
雀,魏氏三祖,風流可懷,京洛(魏晉)相尚,江左(南朝)彌重,而情
變聽改,稍慢冷落,十數(shù)年間,亡者將半。(《樂府詩集》)由此可知,清
商樂主要是漢、魏、兩晉及南北朝以來長期流傳民間,而后被宮廷采用的
中原傳統(tǒng)樂舞。大致源流如下:曹魏皇帝好詩賦,依清商三調(diào)填作新詩,
“被之管弦,皆成樂章”,并設(shè)女樂機構(gòu)“清商署’’,至西晉宮廷依然保留。
東晉南遷,此漢族傳統(tǒng)民間樂舞吸收南方地區(qū)的“江南吳歌’’和“荊
楚西聲”,這就是盛行南朝各代的更為豐富的清商樂。北朝由于孝文帝的
軍事擴張,獲得江左所傳的中原舊曲和江南民間樂舞,亦是清商樂。隋文,
帝統(tǒng)一中國,將清商樂整理潤色,置于樂舞機構(gòu),用于九部樂。至唐代武
則天時,《清商樂》部分失傳,尚存6 3曲,著名舞蹈有《白纻舞》、《前
溪舞》、《鐸舞》、《公莫舞》(即《巾舞》)、《巴渝舞》、《明君舞》、
《稗舞》、《拂舞》等。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