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間舞蹈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求生存、求發(fā)
展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發(fā)展、不斷篩選、不斷創(chuàng)新以后的
藝術結晶。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濃烈的民族風格,題材廣泛,
形式多樣。早在50年代,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進行初步社會普查
時,據那時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主要的民間舞蹈形式就有700余種
(參見中國舞蹈研究會1964年編印的《全國民間舞蹈調查表》),
80年代以后,全國性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開始編撰,據
“江蘇省卷”統(tǒng)計,該地已發(fā)現(xiàn)民間舞蹈140種,分40大類,節(jié)目有
700多個;另又據“湖南省卷”統(tǒng)計,該省也已發(fā)現(xiàn)373種形式,節(jié)
目達2000多個。可見,我國的民間舞蹈十分豐富,真可謂浩如煙
海。
我國民間舞蹈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非常廣泛,既有強烈的人民
性,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對這些歷史的遺痕,應該取科學而寬
容的態(tài)度。概略而言,大致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產和生活類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了藝術,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斷推動著
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反映各種生產勞動的民間舞蹈也特別多。
表現(xiàn)漁獵、耕種、紡織、放牧和林業(yè)生產的民間舞蹈有:漢族的
《采蓮船》等;壯族的《扁擔舞》、瑤族的《拉木歌》、黎族的
《狩獵舞》、布依族的《織布舞》、納西族的《哦熱熱》、佤族
的《杵臼舞》、赫哲族的《撲魚舞》等。
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情,而舞蹈又是最善于傾吐和表現(xiàn)愛情的
一種獨特的人體動態(tài)語言,所以,舞蹈和愛情結下了不解之緣。
表現(xiàn)愛情生活的民間舞蹈有:漢族的安徽花鼓燈“小花場”中的
“搶手絹”、江蘇的面具舞《男歡女喜》;回族的《花兒》、壯族
的《拋繡球》、彝族的《跳樂》、革人的《踩姑娘》和各民族眾
多的婚禮舞等。
人類除了愛情生活,還有軍事生活,民間舞蹈從它誕生之日
起,就具有鍛煉身體,增強抗爭能力的作用,這方面的舞蹈有:
江西、福建一帶的《盾牌舞》、廣東的《英歌》、各地普遍流傳
的各種形式的《劍舞》、《刀舞》、《棍舞》以及《八陣圖》、
《劍槳舞》;藏族的《弓箭舞》、景頗族的《刀舞》、黎族的
《錢鈴雙刀舞》等。
二、民間習俗類
民間舞蹈和民俗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民間舞蹈總是各民族重
大節(jié)慶和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舞蹈對民俗活動能起到
烘托民俗氣氛,深化民俗主題的作用。在漢族的元宵節(jié)、各種燈
會、花會、社火,以及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維吾爾族的“古爾
邦節(jié)”、藏族的“望果節(jié)”、彝族的“火把節(jié)”、傣族的“潑水節(jié)”、白
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跳花會”、高山族的“豐年祭”等節(jié)日中所
跳的舞蹈,均屬節(jié)慶民俗舞蹈。
除全民族的大型的節(jié)慶民俗外,各民族各地區(qū)還有一些歲時
民俗和人生儀禮民俗,如慶豐收、賀吉祥、結婚、生子、祝壽、
喪葬等也有舞蹈活動,如維吾爾族的《夏地亞納》、旅族的《果
諧》、畝族的《踩鍋堂》、納西族的《阿里里》,廣東的《娶新
娘》,湖北的《喜花鼓》、藏族的《送葬舞》等。
運用紅火熱鬧的舞蹈驅疫消災祛邪,是一種傳統(tǒng)久遠的民俗。
北京、河北的《太平鼓》,東北的《單鼓舞》,《跳大神》,江
西的《跳攤》,湖南的《跳土地》,廣東的《跳圣公》,廣西的
《老楊公》等均是。還有的民族通過舞蹈活動對本民族的青年進
行本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教育,如景頗族的《木腦縱歌》、土家族的
《擺手歌舞》等,都是一面歌舞一面通過歌詞敘述本民族的祖先
艱苦創(chuàng)業(yè)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歷史。
三、祭祀類
遠古時期,人類尚處于蒙昧時期,無法解釋宇宙間出現(xiàn)的若干
現(xiàn)象,于是他們認為冥冥之間有一種巨大的力t在支配和主宰一
切,可以踢人以福、降人以災,于是他們稱之為神,對其頂禮膜拜,
不敢稍有違犯。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敬神的方式就是舞用。所以,
歷史悠久的中國,祭祀舞蹈種類很多,而且,祟拜祭祀的對象也很
多。
祭天地、祭神靈的有:湖南的《巫舞》、江西“社戲”中的《開山
神》,廣西壯族的《師公舞》,京族的《跳天燈》,獨龍族的《牛
鍋莊舞》等。 祭祖先、祭神人的有:瑤族的《盤王舞》、侗族的
《多耶》等。祭物的有:甘肅的《祭龍船》、蒙古族的《祭馬舞》。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