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鑼鼓聲中一位腰系皮帶、腿綁裹腿的女戰(zhàn)士,手持紅旗在舞
臺上揮舞,然后八位全副武裝——身背大刀,腰別手槍的女戰(zhàn)士陸
續(xù)出場,她們在列成隊陣后,從背后抽出大刀,整齊地操練起來,
大刀在她們的身前、身后、上下、左右地飛舞。舞完一段后,她們
背起大刀,在紅旗手的指引下,先圍成半圓,抽出手槍,邊舞邊引
吭高歌:“你勿講阮人(“阮人”為廣東省海、陸豐地區(qū)方言,指“我
們”)是個小姑娘,只會涂脂抹粉穿衫襖(指衣裳);你勿講阮人是
咱磨人(指女人),只會漿洗衫襖管廚房。你看阮人的紅領巾多漂
亮,你看阮人戴著胡仔笠(竹笠)背著駁殼槍,也會和你們男子漢
一樣上戰(zhàn)場。殺,殺,殺!阮人在斧頭鐮刀紅旗下,已解放,已解
放!”.…這是20世紀50年代廣東舞蹈工作者收集到的,在大革命時
期流傳在廣東省海、陸豐地區(qū)的一個革命歷史舞蹈。名字叫《紅色婦
女》。其主要內容是表現(xiàn)中國婦女已經掙脫了封建的鎖鏈,她們和
男子一樣的參加到革命行列中進行頑強的斗爭,舞蹈生動地展現(xiàn)了
她們英勇的氣概。據說歌詞是革命烈士彭湃同志所作。這個舞蹈的
場記由嚴偉華整理、艾穗記錄,發(fā)表在1960年第3期《群眾舞蹈》
(月刊)上。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在民間保存最完整的草命歷史舞
蹈作品之一。
我們這里所說的蘇區(qū)歌舞,主要指的是1927年10月毛澤東在
江西建一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后,在蘇區(qū)紅軍宜傳隊所創(chuàng)作演
出的歌舞節(jié)目,以及根據地人民群眾中的一些歌舞活動。當時的歌
舞,主要是為了宜傳的需要,為了配合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應運而生
的。如1928年閩浙贛蘇區(qū),中共寧海縣委宣傳委員包定為喚起婦女
反封建禮教,爭取自由,創(chuàng)作了歌舞《纏足苦》。而在湖北紅安、
麻城一帶則流行由紅軍宣傳隊創(chuàng)作演出的《天足舞》。舞蹈中由一
人扮演小腳姑娘,梳獨辮,穿繡花小足鞋;另一人扮演女紅軍,短
發(fā),天足,穿黑布鞋。小腳姑娘羞羞答答,一步一搖,行路困難;
大腳姑娘大方開朗,能唱會舞。舞蹈塑造了兩位對比鮮明的婦女形
象,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很多婦女看完這個舞蹈后,回家不顧家庭
反對,立即放足。再如1930年豫東南商城蘇維埃政府為召開工農兵
代表大會,由陳世鴻和王界初根據當?shù)孛窀韪木巹?chuàng)作了歌舞《八月
桂花遍地開》。歌詞是:“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么豎
起來,張燈又結彩啊,光華燦爛現(xiàn)出新世界。親愛的工友們呀啊,
親愛的農友們呀啊,唱一曲國際歌慶祝蘇維埃。”這是鄂豫皖蘇區(qū)的
第一個革命歌舞。它不僅傳遍了鄂豫皖蘇及川陜蘇區(qū),也傳到中央
蘇區(qū),是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歌舞之一。在江西蘇區(qū)流傳較廣的代
表性歌舞有《共產黨宜言什么人起草》、《擁護蘇維埃》、《可憐
的秋香》、《五把扁子》、《當兵就要當紅軍》、《送郎當紅軍》、
帶姐》等。其中《當兵就要當紅軍》具有較強的宣傳效果。
歌舞節(jié)目。他運用革命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從一更到五更帶姐游歷解
放了的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所看到的美好景象,抒發(fā)了對革命
勝利的憧憬,鼓舞群眾為實現(xiàn)美好理想而斗爭。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