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元宵節(jié),應(yīng)為是一年中第一個月
圓的日子,所以也稱上元節(jié)。應(yīng)為這一天的重要活動是張燈,點
燈,玩燈和看燈,所以又稱燈節(jié)。元宵節(jié)也是春節(jié)期間民間舞蹈活
動的最高潮。史籍多載燈節(jié)起于漢代,隋唐時期便已出現(xiàn)了歌舞
百戲表演和群眾性的觀燈游樂活動。宋代城鄉(xiāng)已有各種燈隊舞于
街市。明清后益盛并延續(xù)至今。形成“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
屆時城鄉(xiāng)到處張燈結(jié)彩,舉辦燈會, 除懸掛供人觀賞的燈彩外,舞
燈也是燈節(jié)必不可少的盛舉。 燈助舞興, 舞顯燈彩, 因此民間有
“無燈不成戲”的諺語。每逢燈節(jié)夜晚,一隊隊龍燈、 魚燈、船燈、車
燈、蚌燈、云燈、獅子燈、鳳凰燈、花燈、轉(zhuǎn)燈、滾燈、頂燈…從四面
八方,涌向街心和廣場,宛如一道道璀璨的燈河, 匯成五光十色的
燈海,那燈彩舞具,燭影搖紅,千姿百態(tài)。有的頂在頭上,有的擔在
肩上,有的拿在手里,有的綴于腿部。或數(shù)人舞一燈,或一人舞敬
燈,這爭奇斗艷、炫人眼目的燈舞,引得人如潮涌。人在燈海里,燈
在人海中。加上鑼鼓響,花炮鳴,歡笑聲,組成了一部燈海交響曲。
伴隨燈節(jié)的發(fā)展興起了燈舞。所謂燈舞,泛指以各類燈彩為
道具的舞蹈。是漢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于全國各地。
其表演形式也豐富多彩,從外形看,可分三類:一類是模擬各種動
物形態(tài)的,如龍燈、獅子燈、龍鳳燈、魚燈、蚌燈、蝦燈、蛇燈、蝴蛛
燈、百鳥燈等;一類是模擬各種花卉形態(tài)的,如花燈、荷花燈、花籃
燈、菊花燈、臘花等;另一類是其他形式的各種燈彩,如船燈、車燈、
七巧燈、云燈、繡球燈、骨牌燈等。
燈舞以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按舞法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一、持燈而舞。 燈上按燈把, 舞時手握燈把。這類燈舞多以
隊形變化和擺字為主,所以又稱“跑燈”、 “穿花燈”、 “地燈”。舞者
列隊成行,將燈連接起來, 一燈銜一燈,以快速舞步用燈櫻出各種
圖案,如表演《云燈》時,就擺出變幻多端的云形;表演《花燈》就搖
出花或花籃的形狀。表演鼓燈,就擺出“五谷豐登”、“天下太平”的
字樣。
二、提燈而舞。這種燈舞多為舞者手持細棍,棍上垂釣著燃
點的花燈, 或者是舞者用手直接提線的吊燈, 稱類打側(cè)騰夢光
照明下進行舞蹈,著重表現(xiàn)持燈者的表情和動態(tài)。附件莆田,仙游
的的《九蓮燈》和上海沙縣的《花藍燈》屬此類,主要是表現(xiàn)旋燈技
巧和穿花的隊形,這類燈舞的起源還和道教 “超度亡魂” 的宗教儀
式有關(guān)。
三、舉燈而舞。多由身強力壯的男子表演,舞用以模擬動物
的粗獷勇猛和歡悅的動態(tài)和神情為主,如龍燈、鯉魚燈、九腳燈、麟
麟燈等均是。
四、盤燈舞及其他。表演者將燈綁在編成特定形態(tài)的竹蔑上
表演,如陜北的“走花燈”,經(jīng)著名舞蹈家戴愛蓮改編成女子群舞
《荷花舞》流傳全國,享譽世界。其他還有將燈頂在頭上的,如頂
燈;有的置于地上的如滾燈;有的人居燈中表演的如“蚌殼燈”,有
用繩子系在球狀的燈上甩動表演的“繡球燈”。有的一人舞一燈,
如七巧燈;有的一人耍兩燈,如蓮花燈。
燈舞多為群舞,一般在夜晚表演,邊舞邊走各種隊形圖案,燈
彩繽紛,場面宏大。每逢元宵節(jié)之夜,千姿百態(tài)的燈舞在鑼鼓的伴
奏下,在村頭廣場相率起舞,相互競爭,再加上焰火爆竹,氣氛熱
烈,十分好看。燈舞除元宵節(jié)表演外,有的地方天早時有舞龍燈求
雨的習俗,有的地方道士作道場時也要燃燈作一些儀式性的表演。
沿海地區(qū),有的漁民在出海之前舞魚燈以祈求豐收。舊時迎神賽
會時也多有燈舞表演。
北京芭菲舞蹈服裝租賃中心提供:,舞蹈服裝租賃,演出服裝,
56民族服裝,擁有上千套舞蹈演出服裝、用視覺來記錄您的精彩演出!
北京芭菲舞蹈服裝租賃官方網(wǎng)址:http://stkaiao.com
手機:13811801600
手機:13661118529
手機:13811150792
座機:010-84288137
掃一掃
關(guān)注我們